接軌5G,台灣率先推出LWA網路,Small Cell產業生態鏈成形
5G計畫於2020年進入商轉,上自晶片商、設備商,下至電信業者,無不摩拳擦掌迎接市場商機。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研究指出,5G將是異質網路(HetNet)融合的時代,而台灣已率先全球推出LWA(LTE/Wi-Fi Link Aggregation)商用網路,從晶片端、Small Cell(小型基地站)端到手機終端業者緊密合作,小型基地台作為新一代異質網路融合裝置,台灣產業生態鏈已然成形。
拓墣分析師楊可歆表示,5G運行於高頻段時,在穿透力與覆蓋範圍表現恐較4G為差,加之當前頻譜資源緊縮,故國際大廠積極投入發展LTE-U、LAA與LWA等技術方案。目前LTE-U與LAA技術發展與商用佈局由高通主導,台灣則有聯發科技、中華電信研究院與工研院以LWA技術出線,進行LWA商用網路佈建。
LWA技術是室內蜂巢式網路性能提升的解決方案,與其他技術選項不同,透過簡單的軟體升級便可啟用,無須重新部署。今年二月,中華電信宣佈攜手聯發科、中磊電子、HTC等業者,率先於全球推出LWA商用網路,聯發科Helio P10處理器搭載在HTC U Play上,成為全球首款支援3GPP標準LWA服務的智慧型手機;而在行動網路基地台設備上,採用中磊電子與中華電信技術合作、支援LWA的Small Cell。從晶片端、小型基地台到智慧型手機終端,串起了台灣的產業生態鏈,對台灣在4G的發展上銜接至Pre 5G世代,具有指標意義。
有別於過去Small Cell主要用於提升家庭及中小型企業收訊品質,近年因為行動數據流量暴增,部分電信業者開始針對不同場域導入Small Cell做為行動服務補充方案,進行網路補強、死角覆蓋、傳輸品質優化,進入5G時代後,Small Cell更肩負了提高網路容量的任務,換言之,下世代Small Cell扮演的角色其實是新一代異質網路融合裝置。
Small Cell業者若以LWA技術為基礎發展SCaaS模式,有助推進全球市場
現階段電信業者已開始在大型場域進行多頻規格的Small Cell部署,如5G商轉前全球體壇盛事,2018年韓國平昌奧運及2020年東京奧運,日韓兩國現正積極進行5G網路試驗。楊可歆表示,在大型室內與戶外的應用情境和商業模式已臻明確之際,已耕耘Small Cell產品多年的台廠如若能以LWA技術為基礎,發展SCaaS(Small Cell as a Service)從而擺脫代工、接單獲利模式,就有機會在此一服務市場搶先卡位。
由於台灣在通訊技術標準制訂上話語權較弱,產業界無須過度限縮於通訊技術研發策略。台灣資通訊產業的優勢在硬體研發與製造能力,且業界在4G與Pre 5G的專利申請以終端裝置與接取網路為大宗,尤其天線與射頻協定兩領域屬於台灣業界的技術強項,因此可集中資源在特定技術領域或通訊關鍵組件,如小型基地台、天線、射頻晶片、高頻被動元件等,都是發展基礎較好的切入項目。